历史沿革
1958年 | 信丰县金盆山垦殖劳动技术学校创办,校址在金盆山垦殖场(现属信丰县古陂镇),设农业、林业、工业3个专业。 |
1959年 | 并入油山共大,称金盆山分部,1961年全部并入油山共大(现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
1965年 | 秋季,由县林业局主管,创办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信丰县分校,新招生5个班。又将县中等农业技术学校2个班并入,全校共7个班,学生300多人,设农业、林业、畜牧、财会、水电5个专业。 |
1968年 | 走“共大道路”的赣州五中6个班和信丰二中的2个班并入后,共计有10个班,510人,其学制为;小学毕业起点的5年,初中肄业、毕业起点的3年。半工半读,社来社去。 |
1970年 | 学校分配工作300人,改由教育部门管理。 |
1973年 | 上级部门核定学校规模为6个班,200人左右,入学学生必须初中毕业,学制一律改为3年。 |
1978年 | 改半工半读为全日制教学,采用普通高中课本和自编专业教材,培养农、林、牧初级技术人才和劳动后备军,改社来社去为面向农村不包分配。 |
1985年 | 夏季,学校更名:信丰县农林技术学校,面向全县招生,设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幼师专业,每年招生360—450人左右。 |
1994年 | 信丰县农林技术学校被评为“江西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同年,县政府决定县财政投入300万元将农林技校从金盆山搬迁到县城,在城北征地80亩。 |
1996年 | 新校舍完成第一期工程,同年9月学校迁入新址并更名:信丰县第三中学,取消原有专业,新设电子电工、电脑文秘、财会等专业。 |
1997年 | 信丰三中开始实行春秋两季招生,当年招生数达1100多人,取得历史性突破。同年4月,全市职业学校春季招生现场会在信丰召开。 |
2000年 | 8月,县政府决定利用该校舍改办初中(现信丰县第三中学),学校搬迁至原赣南地质调查大队九〇八队子弟学校(租赁校址),更名:信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2003年 | 转制民办,上半年在县委党校过渡半年,下半年校址迁至嘉定镇花园村(原信丰化肥厂办公区)。 |
2006年 | 1月6日,经县教育局招商引资,赣州景耀实业有限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在县工业园区诚信大道征地150亩,按容纳3000名学生规模设计动工兴建信丰县天华职业技术学校,时任县委书记陈晓春亲临奠基仪式。 |
2007年 | 7月6日,信丰县天华职业技术学校举行落成典礼,26日正式挂牌,8月23日,首批学生143人正式入学,设电子与信息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应用、模具制造技术、学前教育五个专业。 |
2008年 | 11月,信丰县天华职业技术学校被赣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职业教育先进学校”称号。 |
2010年 | 2月,应县委县政府要求及教育发展需要,创办52年的信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并入办学仅有3年的信丰县天华职业技术学校,两套班子一套人马。同年8月,经省教育厅认定评估,学校被评为“江西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 |
2011年 | 8月21日,学生赖永芬升入本科院校,正式突破我县“三校生”高考升本零记录。12月,学校被评为“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平安学校示范学校”。 |
2013年 | 9月5日,学校与首个中高职对接合作院校签约,部分专业开始3+2学制。 |
2014年 | 10月11日,经省教育厅认定评估,学校被评为“江西省达标中职学校”。11月19日,省政府普通中专考察工组正式进入学校评估。 |
2016年 | 2月2日,经省政府备案,省教育厅批复信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全日制民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更名:新利体育官方入口网站校,学生由市级录取改省级录取。5月30日,学生邱季洪获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字影音制作技术项目三等奖。11月28日,学校获赣州市“文明校园”称号。12月15日,新利体育官方入口网站校正式挂牌。 |
2021年 | 8月18日,经省教育厅评估认定,学校被评为全省首批A档(优质)中职学校。 |
2024年 | 12月16日,经省教育厅认定评估,学校被评为“江西省达A档中职学校”。 |